当前位置: 首页 > 非遗名录

蒙古族竹板笔书法

分享到:

申报地区:乌拉特后旗文化馆 
编号:NMⅦ-23
类别:传统美术
批次:2013(第四批)
级别:自治区级

  蒙古族是具有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民族。据记载早在三世纪初或更早以前,蒙古族在使用回鹘蒙古文之前,就开始使用爿笔、毛笔书写文字,因而,蒙古文书法到回鹘蒙文时期,则有了广泛发展和提高。在千余年辉煌历史中,随着蒙古文字的发展和规范,蒙古文书法也逐渐演变为独立的一门文化艺术。

  早在5—7世纪蒙古族选用了苏格达文字的同时,就使用了竹板笔当做写字的工具。最早是在动物的骨骼、树皮、石头等材质上写字,渐渐发现竹子有表皮硬、纹细、有弹性、又利于吸收墨汁等优点,因此把竹子用作做笔的主要材料,并开始普及。平时将竹板削好,在竹板上抹油、洒灰后用于书写。据《史集》记载, 1225年成吉思汗征服花刺子模国归国途中,于阿尔泰山脉、额尔齐斯河上游的不哈速赤忽,举行盛大那达慕大会,也松格创造了射箭距离的奇迹,成为全帝国射箭第一人。成吉思汗为了纪念如此罕见之射程而立的《也松格碑》和蒙古帝国的贵由汗之印上的文字都是用竹笔写上之后再刻制而成的。

  板笔美术字创造了古代印刷体,逐渐发展演变为现代印刷体。蒙古族很早就创造了木版印刷并开始印刷书籍。制造木版印刷是用竹板写好初稿,把有字的那一面贴在班子上,干了以后再擦上油,看到字印后工匠再刻字。竹板美术字成为木版印刷最早的字体。在书籍出版上起到直接作用,并且在信息时代的蒙古文字提供了标准字样。

  乌拉特部落自形成起先后涌现出多位书法家、工匠、作家,史书也证明了乌拉特部落是名符其实的巧匠摇篮。蒙古文学著名翻译员毕力贡达来被邀请为北京嵩主持大喇嘛后,在该庙建立了木版印刷厂,先后将《甘珠尔》、《丹珠尔》等佛教译著一一印刷。

  1958年11月乌拉特前旗莫日根庙道仁嘠喇嘛被邀请到呼和浩特,用竹板笔书写蒙古族佛教译著《甘珠尔》。先后通过几代书法爱好者踏实的勤学苦练和共同影响并对这项宝贵文化遗产进行了传承、保护,使竹板笔书法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发展。

  从2003年至今用竹板笔麻花体书写了1.55米宽550米长的《蒙古秘史》长卷在自治区内外多次参赛展出,博得了很高的声誉。获得了《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荣誉。为研究整个蒙古文字的起源发展和蒙古族历史乃至研究世界文化的众多学者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财富。